GRE评分标准的角度有这么一条“sustains a well-focused, well-organized analysis, connecting ideas logically”,而不少同学折在这一条,陷入写作的“3分泥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well-focused”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明确——well-focused要求我们做到“段内同义重复”,即论证、举例要强有力支持而不能偏离该段主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追星”的例子来聊聊“段内同义重复”的问题。
如果我想论证观点“Eason是个好歌手”,那么我应该如何举例呢?
如果我这样写你觉得如何?
他很有演唱天赋;他21岁便在一次选秀比赛中“一战成名”;他拥有许多代表作。
这段表达非常符合很多同学心目中的persuasive标准: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举例鲜活生动且非常具有多样性……但实际上,每个例子我都可以作为Argument展开批判:
1)“演唱天赋”和“好歌手”有必然联系吗?很多人在田间地头唱了一辈子的歌,不可否认,这些人很有演唱天赋,但又有多少能成为“好歌手”呢?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好歌手”(尤其是影视歌“三位一体”的明星)的“演唱天赋”却比较一般。
2)“选秀比赛一战成名”和日后成为“好歌手”有必然联系吗?笔者去年夏天曾参加过《开讲啦》Eason专场的录制,一位“青年代表”的的确确是某一年一个全国选秀比赛的冠军,但时隔三年、如果不是他本人提起在座的观众基本对这位歌手没任何印象。也许经过严格的定量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二者可能连“相关关系”都不存在。
3)“代表作”必须是“好歌手”才能拥有的吗?这里,我们必须要区分“代表作”和“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前者、任何歌手都可以有;后者、则只有“好歌手”才能有。
看到这里,不少同学会对自己写作的症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多少同学像这个例子一样用“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以及“必要不充分条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那如何才是真正persuasive的论证即“充分必要条件”呢?
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基础的论证方法——定义法。
首先我对“好歌手”下一个定义。比如,我可以从“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层面定义“好歌手”:有多少人关注这位歌手、这位歌手在观众心目中的评价如何。
写到这里,我的举例就可以改成:在XXX搜索引擎统计的歌手搜索数量中,Eason排第A位;他B张专辑的销量排在当年XXX排行榜的Top 10;到目前为止,他举办了C场5万人以上的演唱会、上座率均超过D%;他获得了E个奖项、在所有歌手中位居第F位;一项由XXX网站发起的问卷调查表明,G%的人知道他的代表作XXX……
写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Issue写作的“举例论证”有了深刻认识。那么在Issue写作上,我们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摒弃“讲故事、凑字数”的写法,任何例子在写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不停地问题自己“这是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2)无论是自己修改还是同学之间互改提纲或者作文,都要发扬“Argument精神”、及时挑出文章中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和“必要不充分条件”并改正。
跟晓川老师学写GRE作文,摆脱3分泥潭~
GRE Exclusive 作文精训班将于7月30日开课,让晓川老师带你由浅入深一步步攻克GRE写作。请扫码了解课程详情。
更多写作指导,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