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庐江文艺”关注
作者简介
夏峰,安徽省管弦乐学会会员、庐江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75年进入庐中宣传队;1981年4月有幸参加了在安农礼堂举行的"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文艺之春"晚会,原计划二胡独奏,后因故取消,临时改为伴奏;1995年,组织了全县教育系统大型文艺晚会;近年来参加了县作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活动。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60余篇(首)。
感谢邓丽君的歌
1979年的10月27日,我第一次从""上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声,那么甜蜜、那么柔情似水,惊得我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台湾同胞美妙的歌喉!真以为是天外来客之音!用"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从此,一到晚上,我便偷偷地打开收音机,冒着收听敌台之嫌,在港台节目里找寻这迷人的歌后。
后来,宿舍里流传着一句口头禅:"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可见邓丽君的歌声有多么大的感染力!它像一夜春风,让年轻人的心像花儿般地绽放!她的歌声之所以能感动无数人,形成,除自身天赋高、音色甜美外,很大原因在于祖国大陆正处于文化饥渴的真空状态,这时她柔美的歌声进入,就如久旱逢甘露、沙漠现绿洲!
那时,邓丽君的歌被定性为"靡靡之音""精神污染"遭封杀。但这丝毫没有阻绝大陆民众特别是年青一代对她歌声的痴迷与向往。我因为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是听了她的歌声以后,像着了迷一般,大有"一日不听魂不守舍"的感觉。我已不满足从收音机里时断时续地听她的歌了,想方设法高价购买邓丽君磁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购得2盒,但磁带里没有歌名,实为撼事。夜深人静时,带上耳机,一遍遍聆听,如痴如醉、飘飘然如坠云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丽君是怎么"穿透铁幕"风靡大陆、赢得亿万人的掌声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或许是盗版工厂立了大功!哈哈哈。她的歌声穿透了敌对防线,,也是对当时"文化专制主义"的反叛,更是反映了人们对人性化音乐的渴望。同时,这也是伴随着经济改革、思想解放、与港台交流的必然产物。
我当时就在想,台湾不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吗?怎么会有这么柔美的音乐?民不聊生的社会,竟然会出现如此甜美动人的歌声?茫然,大脑一片茫然!但不管怎么说,邓丽君的歌声对大陆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渗透在生活,渗透在心灵。
邓丽君的歌声对大陆文化的冲击与启发,历久不衰。神七升空时,她的《明月几时有》在浩瀚的苍穹流传。
感谢邓丽君的歌声!怀念邓丽君小姐!
走进二泉映月
1893年公历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江苏无锡雷尊殿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是位当家道士,精通多种乐器,母亲严氏是当地名门望族秦家的寡妇,在生下阿炳不久后就病故了。无奈,父亲只好把阿炳送到乡下他嫂子家寄养,8岁时接回,念私塾3年,以师父的名义抚养他,传授他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阿炳进步神速,12岁时已能独立演奏多种乐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高手,且人长得帅、又有一副好嗓子,自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戏班里顶梁柱子。
1918年,父亲华清和临终前,含泪向25岁的阿炳吐露了他的身世…阿炳如五雷轰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一一自己竟然是道长与寡妇的私生子!他悲痛欲绝,觉得无颜继任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从此自暴自弃…后因病无钱医治,穷困潦倒,只好卖艺街头。
很长时间里,无锡的街头巷尾多了一个拉二胡的瞎子一一阿炳,他就是我国最著名也是最凄凉的草根音乐家。他经常在黄昏时分或夜幕降临时,坐在一座小石桥头,拉着当时还没取名的《二泉映月》。曲调凄婉悠扬、如泣如诉,没有听众,只有桥下水面倒映的月亮是他的忠实粉丝。
1950年9月,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来到无锡,找到了音乐天才阿炳,并借来一把二胡让阿炳演奏。一曲终了,杨教授已是热泪盈眶,他哽咽着问阿炳:"先生,这曲的名字是什么?"阿炳摇摇头,答:"这曲子没名,我瞎拉的。"杨:"那您就给这曲子起个名吧!"阿炳想了很久,慢慢地说:"那就叫《二泉映月》吧。"
杨荫浏教授根据阿炳的演奏,再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这首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立刻风靡全国。然而,3个月后的1950年12月4日,一代乐坛宗师阿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57岁,让人扼腕叹息!
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就是中国版的《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经过20多年的不断雕琢才完成的一首跨时代的伟大乐章。
1952年,视察上海时,在晚会上听到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评价说:"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周总理也非常欣赏此曲,专门指示有关部门灌制唱片,作为珍贵礼品赠给国际友人。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教授指出:"《二泉映月》的优美性和表达感情的深刻性,都是不可多得的。"著名大提琴家刘烈武先生听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录音后,对阿炳炉火纯青的演奏技艺赞不绝口:"阿炳的二胡弓弦长得像一望无际的火车铁轨,很难听出换弓的痕迹。"
我是1975年初开始学拉《二泉映月》的,从此一发不可收。阿炳的才情让我折服;他的音乐天赋更是凤毛麟角;他的伟大的史诗般的作品一一《二泉映月》必将千古流芳!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世界著名乐曲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1978年,小泽大师第二次访问北京,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获得空前成功,人们站起来长时间为他鼓掌,因为大家根本没想到《二泉映月》竟然还能这样演奏。可是,这位大师演出成功的好心情仅仅过了一晚就被彻底击碎了。第二天,他专访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为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原曲而来。民乐系女生姜建华为他演奏,他听着听着,竟掩面而泣。突然,他跪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陪同的中央音乐学院长吓了一跳,以为他身体不适,赶紧俯下身想拉他起来,可小泽不肯,说:"这种音乐不能坐着听,也不能站着听,只能跪着听。否则,都是极不恭敬的!"他一直跪着听到曲终,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向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天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演奏它的。"随后又喃喃自语道:"这是真正的天籁之音,是世界级名曲!"小泽的助手问中方陪同人员:"这是哪位大音乐家的名曲?"答:"这不过是一个流浪汉所作的曲子。"小泽狠狠的瞪了说者一眼。
1978年9月7日,日本《》刋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从此,《二泉映月》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
1979年高考刚结束,我就打算写一篇介绍华彦钧(阿炳)的文章,纪念这位非凡的民间艺术家。可是,又顾虑重重,始终难以下笔,原因就在于他不仅是一个私生子,又是流落街头、以卖唱为生的乞讨者…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拙笔赞颂这位伟大的跨时代的天才音乐家。
一曲《二泉映月》让我痴迷了42年!
一曲《二泉映月》,写尽了阿炳跌宕的一生;也道出了他不甘屈服、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这首乐曲,让许多人为之心碎;更让无数人陪着流泪,这些人中也包括我,应该都是阿炳的知音吧。
本期责任编辑:丽人 似水流年
本期责任校对: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