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资讯>音乐家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丈夫离世32年,她的痴爱让人心痛

音乐家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丈夫离世32年,她的痴爱让人心痛

  • 发布时间:2024-01-03 08:38:03

  • 施光南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作曲家,创作的《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月光下的凤尾竹》《在希望的田野上》《假如你要认识我》等歌曲,成为永恒的经典。

    他被誉为“人民音乐家”,1949至今,只有聂耳、冼星海、施光南3位音乐家获此殊荣。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中,施光南是唯一的作曲家代表。

    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女士是一位工程师,两人育有女儿施洪蕾。1990年5月2日,不满50岁的施光南因脑溢血离世,此时洪如丁才44岁。年纪轻轻丧夫,将洪如丁推入巨大的悲痛中。

    而今施光南已逝世32年了,洪如丁与女儿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人生状况?

    洪如丁1946年7月出生于新加坡,比施光南小6岁。洪如丁的父亲洪丝丝1907年出生于福建金门,是爱国华侨。抗战爆发后,他担任马来西亚的《光华日报》《现代周报》主编,利用文化阵地声援抗日,抨击日寇的滔天罪行。

    新中国成立后,洪丝丝举家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后担任中国侨联副主席。

    洪如丁高中毕业后,考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后进入天津一家国企担任工程师。她喜欢音乐,崇拜施光南,经常去听施光南的作品演唱会。

    在洪如丁的想象中,施光南不是一位60岁的老者,也是一位40开外的中年男人。

    上世纪60年代末,在朋友的介绍下,洪如丁认识了施光南。见面后她大吃一惊,没想到施光南如此年轻,就创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施光南1940年4月22日出生于重庆,母亲钟复光是四川江津县人,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代女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是她的学生。

    施光南的父亲施存统189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参与了东京共产主义小组的组建工作。施光南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施光南是音乐奇才,5岁就能作曲,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成立于天津,1958年迁到北京。但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还在天津办学,于是施光南离开北京去天津上学。

    中学毕业后,施光南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4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

    施光南身高1.80米,憨厚朴实,心里只有音乐。在外人眼里他是书呆子,不招女孩子喜欢,因此他到30岁还没谈过恋爱。有人预言:像施光南这样的书呆子会打光棍。

    年轻时的洪如丁亭亭玉立,梳着两根辫子,有一种清纯端庄的美丽。她崇拜施光南,喜欢听他说话。

    两人约会时,施光南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谈到音乐,他才滔滔不绝。因此每次约会,洪如丁都与施光南谈音乐。

    两人恋爱一年多,施光南从没有向洪如丁说过“爱”字,就连求婚时他也说不出这个字。

    洪如丁故意激他:“你是不是不爱我?还是有其他想法?”施光南脸色通红:“我要一辈子与你谈音乐,写歌给你听。”洪如丁觉得这样朴实的男人可靠,在心里更加爱他。

    1970年,施光南的父亲在北京病逝,施光南对洪如丁说:“我哥哥姐姐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也不在北京,以后妈妈主要靠我照顾,我担心会拖累你。”

    洪如丁回答:“谁没有父母?谁不会老?以后我愿与你一起照顾妈妈。”

    1972年2月1日,施光南与洪如丁在天津结婚了。婚房是单位分的几平米的平房,没有厨房和洗手间,与几户邻居合用。

    这年洪如丁生日,施光南创作了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作为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他在妻子面前哼唱,优美的旋律,生动流畅的歌词将洪如丁陶醉了。

    不久,这首歌经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首唱,引起巨大的反响。特殊年代里,施光南因这首歌遭受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了一年多。

    1973年,女儿施洪蕾在天津降生时,施光南都没有守在妻子身边。直到女儿出生一个月后,他才回到天津。

    为不影响丈夫的创作,洪如丁包揽了全部家务。星期天,施光南也在家里写歌,洪如丁就抱着女儿去院子里玩,中午时分她再抱着女儿回家做饭。

    洪如丁在厨房做饭时,施光南就抱着女儿唱他创作的歌曲,洪如丁心里甜滋滋的。虽然生活清贫,丈夫不浪漫,但洪如丁感觉精神生活非常充实。

    1975年,洪如丁被调到北京工作,施光南依然在天津,夫妻俩开始分居。洪如丁没有房子,带着女儿住进了位于北京和平里的娘家。

    星期天,施光南去北京看望妻子和女儿,住了一天后再返回天津。

    1978年,施光南调入北京的中央乐团,洪如丁与丈夫终于结束了分居生活。单位没有给他们分房子,洪如丁一家与婆婆挤在一起。

    婆婆的家是一套小三居,没有客厅,家里也没有装修,都是水泥地板。洪如丁与丈夫装修了一间房间,给施光南做书房。地板砖是她与丈夫一起铺的,墙纸也是他们贴上去的。

    书房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旧钢琴,是施光南的父亲早年给他买的。

    施光南一直想买一套组合音响,可拿不出这笔钱。上世纪70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是施光南创作的高峰期。

    他先后创作出《祝酒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施光南成为红极一时的作曲家。

    然而盛名之下的施光南依然贫穷,他每月工资只有105元,洪如丁的工资比丈夫还要低。施光南写一首歌,只有10到20元的报酬。

    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稿酬算高的,施光南拿到了30元。

    1981年,施光南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歌剧《伤逝》,忙了3个多月,没有1分钱报酬。

    洪如丁上班忙,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家里,施光南既要照顾女儿和母亲,还要骑着自行车去换煤气,推着板车冬储大白菜。

    一次,洪如丁新加坡的一位亲戚来北京做客,见施光南一家过着如此窘迫的生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告诉洪如丁:“新加坡那边的音乐人都是住别墅,开豪车,吃饭去高档酒店。如果施老师去新加坡发展,不知要挣多少钱。”

    洪如丁将对方的话转述给丈夫,并说:“我在新加坡那边有很多亲友,你愿意去那边发展吗?”

    施光南不假思索地回绝了:“我是中国人,艺术的根在中国,去那边干什么?我觉得现在这种生活就很好,物质生活是清贫一些,但精神生活很丰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歌坛刮起“西北风”,很多歌手找到施光南,请他为自己创作相关歌曲。当时施光南要创作歌剧《屈原》,没时间写应景的流行歌曲。

    于是那些歌手反过来跟洪如丁沟通,希望她去说服丈夫。谁知洪如丁一开口,就被施光南回绝了,两人发生了婚后的第一次摩擦。

    洪如丁生了两天气后,看到丈夫深夜又在书房里创作,头上过早生出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刺眼,她又心软了,在心里与丈夫和解。

    1986年,洪如丁被单位派往美国工作一年。当时国内兴起了出国潮,很多演艺人才都出国了。洪如丁在美国工作期间,几家演艺公司通过她找到施光南,以优厚的待遇请他去美国发展。

    施光南拒绝道:“我一辈子不出国,我要为这片多情的土地创作更多的歌曲。”

    丈夫一直想要一套组合音响,洪如丁在美国工作期间省吃俭用,1987年她结束工作回国时,给丈夫买回一套组合音响。

    施光南激动不已,像个孩子一样抚摸音响,用音响放歌。这一幕让洪如丁格外心酸。

    丈夫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却连一套音响都买不起!

    洪如丁与丈夫和女儿

    当时家里也没钱装空调,夏天屋里温度高达36、7度,施光南光着膀子在书房里写歌,很快背心就湿透了。洪如丁隔一段时间就接一盆清水,为丈夫擦背上的汗。

    从1987年开始,施光南关在家里创作歌剧《屈原》,而为了这部歌剧他已经整整准备了10年。他每写完一段唱腔,就在家里教女儿唱。

    1989年,洪如丁的父亲因病离世,她沉浸在悲痛中。那时施光南创作的《屈原》已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洪如丁忍痛打理丈夫和女儿的生活。

    1990年3月17日,歌剧《屈原》以音乐会清唱的形式,在北京问世。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担任指挥,洪如丁和丈夫、女儿骑自行车来到现场。

    演出结束,施光南流泪了,洪如丁知道丈夫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热泪盈眶。

    谁知一个多月后,洪如丁又迎来了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

    1990年4月18日早上,洪如丁准备骑自行车去上班,施光南调皮地将她的车钥匙藏了起来。

    洪如丁到处找,急得团团转,施光南这才将车钥匙还给她。此前施光南从未跟妻子开过这种玩笑,洪如丁心里涌上一丝异样的感觉。

    丈夫送她离家时,说晚上为她做饭。妻子离家后,施光南又在修改《屈原》的唱腔,让女儿唱。

    突然他手发麻、头晕,女儿将他扶到沙发上。施洪蕾赶紧给母亲打电话,洪如丁赶回家,将丈夫送往医院。

    经诊断,施光南患的是脑溢血,当晚就出现了脑死亡,院方对施光南实施急救。

    原来施光南患有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有一部分厚,有一部分薄。薄的部分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

    因长期劳累,加上用脑过度,导致他头部血管破裂。院方经过14天的急救,也没能保住施光南的生命。1990年5月2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丈夫去世,没给洪如丁留下一句话,这成了她永远的心痛和遗憾。

    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洪如丁看见丈夫那件破了两个洞的白色背心,不由心痛如割。丈夫劳累了一生,也清贫了一生,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洪如丁哭得不能自已。

    这时婆婆已经80多岁了,经不住老年丧子的打击,于半年后去世了。

    洪如丁将泪和痛埋在心里,将坚强的一面展现在女儿面前。因为这时施洪蕾正在上高中,准备考大学。洪如丁与女儿互相疗伤,母女俩在悲痛中坚强。

    1991年,施洪蕾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而就在此后5年中,洪如丁的母亲因病离世,她的二姐也去世了。

    短短几年内,洪如丁痛失父亲、丈夫、婆婆、母亲、二姐,她的生活暗无天日。

    丈夫走得太匆忙,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完成,洪如丁决定帮丈夫完成遗愿,以告慰天堂里的丈夫。

    丈夫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还有100多首从未面世。他呕心沥血创作的歌剧《屈原》,也没有正式搬上舞台。

    洪如丁决定将丈夫的音乐作品拍卖,来排演歌剧《屈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洪如丁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人说她贪财。

    殊不知洪如丁这样做,只想完成丈夫的遗愿。但因为种种原因,拍卖没有结果。

    后来在施光南的学生、朋友的帮助下,1998年歌剧《屈原》终于被正式搬上舞台,由杨洪基、幺红扮演男女主角,获得了巨大成功。

    公演那天晚上,洪如丁对着丈夫的遗照,含泪说:“《屈原》终于公演了,你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我会帮你一一完成。”

    洪如丁(右二)与女儿施洪蕾(左二),以及长影乐团音乐总监史志有(右一) 合影

    2001年,洪如丁退休了,一心一意了却丈夫的遗愿。在丈夫的工作室整理乐谱时,她发现施光南曾给自己策划了3台大型音乐会,共有133首曲目,其中100多首从来没有问世过。

    洪如丁为帮丈夫完成音乐会,进行多方面的努力。2010年8月,施光南逝世2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关牧村、罗天婵、杨洪基、佟铁鑫等演唱过施光南作品的歌唱家,含泪登台献唱。

    而且洪如丁还帮助丈夫搜集整理资料,施光南生前的生活、工作照、信札,关于音乐创作的文章、讲话、报刊评论,他的CD、磁带等等,每样都分门别类,精心保存。

    2014年,施光南的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的施光南纪念馆开馆,洪如丁向纪念馆捐赠了1300多份施光南的创作手稿。

    丈夫去世时,洪如丁才44岁,因为与丈夫感情太深,她拒绝了很多人追求。洪如丁心里只有施光南,无法接受其他男人。

    丈夫走后,洪如丁一直一个人生活。每年的清明节,她都会去金华市金东区给丈夫扫墓,与丈夫进行心灵对话。

    施洪蕾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发展,自己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因为父亲早逝,施洪蕾没能走上音乐之路,这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洪如丁平时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偶尔也会去美国与女儿团聚。丈夫虽然离世多年,但洪如丁依然清晰记得他的样子,记得他们走过的风雨岁月。

    2019年6月,《金华晚报》举行大型采访活动,特意邀请洪如丁参加。洪如丁又在丈夫的墓碑前回首他们走过的每一个日子,泪水一次次模糊视线。

    2022年1月,洪如丁已经跨入76岁门槛,而丈夫已经去世32年了,她始终一个人生活。参加活动时,她签名总这样写“施光南夫人洪如丁”。

    洪如丁与施光南结婚18年,丈夫离世后,她已孤独了32年。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念想,她与丈夫的心始终在一起。洪如丁的痴爱,让人心痛泪目。

    施光南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他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心痛。

    洪如丁对丈夫的痴爱,更让人感动泪目。她44岁丧夫,30多年里一个人走了过来,完成丈夫的遗愿,经历了多少艰辛呀!

    她对施光南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情,真是世间少有。现在洪如丁已经76岁了,还有丈夫的遗愿没有完成,那就是她家里还珍藏着100多首施光南留下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一直没有问世,也没有被歌手演唱过。洪如丁希望这些作品能通过歌手的演唱,让更多歌迷喜爱。

    为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在如今的金华市有施光南广场、光南学校、光南路,还有光南合唱团、光南文化舞台。

    施光南的名字也会伴随他创作的优美旋律,永远被人传颂、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