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微信朋友圈,你一定被大家秀18岁时的照片刷了屏。随着“00后”已经年满18岁,以及《芳华》这样的回忆青春的电影推波助澜,80后和90后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之锤的力量,只好用秀照片这种“曾经阔过”的形式来自嘲。
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
照片固然是回忆的一种载体,但回忆却远不止照片,回忆是一个综合体,那是一段时间和空间的切片,它包含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乃至味觉构成的不可拆分的整体。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听觉所带来的记忆或许要远比其他更加深刻,比如一首让你难忘的歌曲,它就像一列时空列车,能够瞬间将你拉回时间切片当中;当然,除了音乐,还有当时陪伴着你的那款音乐播放器。
00后的聆听设备可能全部是手机了,他们或许没有见过磁带随身听、便携CD机和MP3播放器这些音频老古董,对世纪之交的那些音乐也没什么概念。但对于80后和部分90后来说,这些就是他们18岁时天天陪伴他们的事物。这次,我们就来看看影音群组的编辑们18岁时都用哪些音频播放器,陪伴他们的又有哪些音乐。
李药师:那会儿还用磁带机,阿杜最流行
18岁那一年,跨越了我的高三时代和大学时代。那时候我用的还是一台爱华PX390磁带随身听。这台爱华随身听是我买的第五台便携磁带机,算是一台超薄随身听,但又不是最薄的那种。由于当时是个超薄磁带机极其流行的时代,我在没买这台机器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想买一台超薄机,然而囊中羞涩,买不起最薄的那些随身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这台次薄的机子,即便如此也是攒了高二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才勉强凑足。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上大学出发前,由于路途遥远,家人劝说让我把几大盒磁带放家里,但我没有答应,全部背了过去。我不知道其实在外面的世界,人家已经不太听磁带机了,CD机更受年轻人欢迎。一年之后我买了CD机,这些磁带又被我陆陆续续背回了家,这是后话。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我已经想不起来高三时都流行什么音乐,高强度的考前复习让我无暇关注这些事情,每天上自习都揣几盒Metallica、Megadeth和Pantera轮番听。上了大学后终于没那么紧张了,慢慢也开始了解当时的流行音乐。那一年冬天阿杜、杨坤和周传雄异常地火,并且前两个人,直接引领了沙哑唱腔的流行。而在阿杜和杨坤之间,前者似乎又更受学生们欢迎。
阿杜的《天黑》专辑
阿杜的《天黑》专辑
阿杜在那一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天黑》,这是一张堪称巅峰水准的处女专辑,但同样也是阿杜的一个悲剧,此后的专辑没有一张能达到这张专辑的高度。学校的广播站天天放阿杜的歌儿,宿舍里的兄弟也放,大街上的店铺里也在放,听得多了觉得还不错,就自己买了一盒磁带。如今阿杜的这盘磁带还能听,但那台爱华PX390的皮带已经坏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会维修随身听的师傅能把它修好。
心火昊:MP3初级尝鲜者,日系女声控
18岁的时候当时是2003年,当时我用的是一款来自韩国的MP3品牌JNC。在2003年拥有一台MP3几乎等同于在2007年拿着一台iphone。当时价格模糊的记得应该是在1500左右,内置64MB存储空间,可以插标准尺寸的SD存储卡,但当时存储卡的价格也很贵。记得最明显的就是每次出门都会例行的介绍一下这个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等等。
JNC MP3
当时音乐选择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周杰伦、蔡依林、孙燕姿、王力宏等一线明星,国外明星主要为日韩系的滨崎步、宇多田光,冷门的有深田恭子。还有韩国的Baby V.O.X、SES等老牌明星。欧美方面则听的比较少。
JNC MP3
当时音乐下载还是靠搜狐搜索加网络蚂蚁,用56K猫拨号进行下载,峰值可达20KB/s。一首歌的大小约为3MB左右。当然,这款机型整体表现出众,唯一缺点是线控经常损坏。当时全国只有在北京海淀黄庄的一个办公楼里面才有原装线出售。这款MP3最后在一次上学途中丢失。
大C:器材一步到位,让音乐迷妹围观
记得小学的时候,那会还是90年代,很多现在的学生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卡带随身听,品牌是爱华,型号忘了,但是是全金属机身的超薄随身听。大C拿到学校以后,被各种同学围观,当然更多还是同班的妹子们。之后再更换随身听,已经是高一了,16岁的花季,购买了人生中第二款随身听,索尼的Walkman D-EJ1000,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一代经典。当时购买的价格很模糊了,好像是1600元左右。
索尼Walkman D-EJ1000
索尼Walkman D-EJ1000
索尼Walkman D-EJ1000
由于CD随身听原配的耳机效果很差,于是当时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购买了人生第一支非原配的耳塞,索尼MDR-E888LP,当时的旗舰耳塞,也是一代经典。音质效果这种网上铺天盖地的效果,大C也无需多介绍了,当年接近400元的价格购买的,那可是2002年啊,对于高中生来说也算是巨款了。
索尼MDR-E888LP耳塞
高中的时候,凭借着这只随身听和各种各样歌手的CD,与各种各样的妹子们共度了很多美好的课间、午休和放学后的生活。那个年代,刚刚度过千禧年,正式乐坛新老交替的年代,那个时代张学友、张国荣、Beyond、周华健、张信哲等等老人们还在流行,同时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新人也崭露头角,可以听的CD实在是太丰富了。
现在留下的,仍然是古典乐和轻音乐
虽然流行乐是必修课,但是大C仍然没有错过古典。可能绝大部分人认为古典已经过时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代音乐人的执着,也不会有现在流行乐坛的发展。从初中开始,大C的古典乐就与流行乐一起双修,自从有了CD随身听之后,就可以购买音质出众的古典乐CD来欣赏了。这些年,搬了几次家,很多CD盘已经找不到了,但是还剩下的这些CD盘仍然是心心念念的古典乐。
现在只能靠电池盒来供电了
两款CD随身听都是完好的,这一点很满意
好了,18岁的时候,就是这些伴随着大C度过了高三生活和高考。来到大二之后,MP3已经十分流行,于是又购买了可以听MP3的索尼Walkman D-NE20。用刻录机将MP3刻录在CD-RW盘里听。两款CD随身听都是一代经典,而且现在都没有问题,除了口香糖电池由于十多年没有充电而报废,接上电池盒依旧可以欣赏各种古典CD。
小明:HiFi与摄影,最后还是放弃了HiFi
十八岁正是我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其实在高三,我就开始有事没事研究一些无损音乐下载之类的事情,高考完,我就买了我的第一套入门发烧设备,当时买的是iAudio的i9播放器,这个播放器在当时还是很热门的,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孩子来说,买到一个i9感觉像买到了一个宝贝,当然我还买了一个AKG K450耳机,这一套就是我最开始的发烧组合。
当年买COWON iAudio i9,就是奔着JetEffect 3.0_BBE+音效买的
K450也是相当常见的耳机,不过我这套已经不在了,只能找找图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十八岁的我还是比较发烧的,在十八岁的尾巴上,我收到了一个新年礼物,七彩虹C4。相信每个发烧友都对这个播放器并不陌生,C4在当年毕竟是很多发烧友心目中的神器。对于C4来说,虽然大家认为听古典更好,但是其实我一般是拿来听女声。虽然C4的声音比较冷,不过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听起来还是相当感动的。对于C4,其实可以说又爱又恨,播放器的确是好机器,但是用起来毕竟还是不太方便,后面就使用了几年之后就更换了。
C4的图也是找不到了,这里网上找一张证件照吧
在十八岁,我听的歌算是比较杂的,我喜欢一些女生,例如梁静茹,蔡淳佳,蔡健雅之类,但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还是台湾的飞儿乐团。这些年飞儿乐团的歌听的不少,其实CD也基本是买齐的,而且很多是亲笔签名版。
从当时到现在,飞儿乐团的歌我一直是非常喜欢
其实这些年,虽然我已经退烧,但是来来去去还是有过不少播放器和耳机,但是18岁是我刚开始烧HIFI的一年。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在HIFI与摄影两个深坑中,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摄影。时间一晃七年过去了,其实我的听歌习惯并没有变太多,只不过现在还会听一些刘德华张学友之类的歌曲,不过虽然习惯没变,但是当年的时光是真的回不去了。
陈老湿:新生代直接手机起步,最爱王力宏
我记得我18岁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用播放器听歌了,哈哈哈哈,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当时我听音乐用的Nokia C6,我老爸在我无数次“最后一次换手机!”的誓言中给我买了那款手机。
Nokia C6
记得当时每天陪伴我上下学的歌曲是王力宏的《心跳》《爱错》和《唯一》,当时薛之谦还没有现在那么火,可是他的《认真的雪》火遍整个校园,可能那会大家情窦初开喜欢这种情啊爱啊的歌曲吧,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有够非主流的。
义想天开:那年的IPC和神奇的iTunes
18岁那年,手里的听歌设备是水果的iPod Classic。没错,就是那个塞班S60的时代,仍然坚持着随身听和手机二者分开用的习惯。在听坏了N个MP3后,买了这个当时看来容量惊人的随身听歌设备iPod。
当年完全冲着操控设计去买的iPod Classic,结果到手后真的惊喜不少
当时之所以被iPod所吸引主要是两点,其一是超大的容量,在其他MP3,MP4都是1,2个GB的容量时,iPod的80GB容量实在是太省心了,再也不用愁音乐太多放不下的尴尬,对我这种选择恐惧症患者简直一大福音。其二则是苹果独有的人机交互界面,那个触控滑动转盘在当时看来简直惊为天人,在各种一坨按键的MP3,MP4中,苹果当时的设计真的完全震撼到我:原来操控可以是这样的。
而iPod Classic的声音风格也是非常符合我的习惯。虽然不少人觉得那是“白开水”,不过正是这种干干净净的风格可以很好地对各种音乐一视同仁。用现在流行的形容词来说就是:完美~
当然了,iPod最大的不同在iTunes,音乐导入到设备的模式其实真的很繁琐,不过也成了自己每次抓轨和音乐整理的一部分。而借由iTunes,当时第一次从概念上认识到了数字音乐版权和数字唱片(虽然当时自己都是买了CD抓轨到iPod里或者去网上下载……),这些可以说都是苹果带给我的。
再后来,苹果推出了touch系列,Classic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也被苹果停掉不再更新。自己的Classic也随着手机从塞班变成安卓而从背包里换到了抽屉里,手机渐渐成为日常随身的听歌设备。不过单纯从听歌设备的乐趣而言,那时的iPod Classic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给我印象最深和最有乐趣的。
大学时在跳蚤市场买到的自己的第一张eminem专辑,还是打口的貌似
至于说到18岁那年听的音乐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而且是现在还能想起来的主要是两位大神的音乐。其一是大一开始听的eminem,在室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eminem的音乐,当年宿舍被室友放《3 a.m.》各种循环,后来就成姆爷粉了(至今觉得,格莱美现场有eminem,其他歌手可以打出GG了)。
工作后有机会去了东京,买到了泽野弘之的BEST OF VOCAL WORKS [nZk]
此外是作为一个当年的二次元粉,因为高达Unicon接触到了泽野弘之。大学时看到Unicon的第1话,接近最后时《Unicon》的主题BGM想起真的是燃的飞起。直接因为因为OVA的配乐开始关注到泽野弘之,如今更是成为泽野弘之脑残粉。后来,终于到东京买到了泽野大神的专辑,也算是完成了当年18岁的一个小梦想。
很圆:以学英语的名义买MP3
2012年的时候18岁,12年初买了这个飞利浦MP3。上一辈人好像对飞利浦有着非常好印象,当时跟我妈说想买个MP3听英语(嘘~),我妈就挑了这个。当时正值高中,上课不让带手机,其实MP3也不让带,但我每天还是装在书包里,从来也没被发现过。买这个MP3用的最多的就是收音机。当时记得每天晚上9点下了晚自习就打开收音机听楚天音乐广播的《音乐人来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有的时候还微博和电台DJ互动一下。
12年中端手机的拍照水平
写这篇文章翻到了这个MP3的图片想起来了当时的很多事,记得当时惠特尼·休斯顿去世了,西城也宣布解散了,正在开世界巡回演唱会。我从那一年开始看格莱美和CES,火星哥慢慢火了起来,阿黛尔拿了6座格莱美奖杯... ...
购买订单
当时版权没那么严,专辑都能整张整张的下,一首歌3~4M,2G都用不完。听得最多的就是周杰伦,再就是欧美的一些歌手,以至于当时在KTV除了周杰伦都不知道唱什么(捂脸)。这个MP3现在还能用,滑开就是USB接口,可以充电及导入歌曲,现在还能用,不得不服飞利浦的质量。
Monkey:索尼转松下,还是玛利亚大妈粉
作为一个从初中开始就离不开音乐的潜在发烧友来说,在高中的时候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CD机,就是前面CC使用的Sony Walkman D-EJ1000,不过在高二的时候在宿舍丢了,后来18岁高考结束,我娘给我买了我第二台CD机,现在还记得是松下的CT820,当时的松下和Sony可以说是便携CD的唯二选择,因为上一台是索尼,这一台也就选择了松下,当然选择松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比Sony要便宜一些,具体价格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不到1000元。图片找不到了,就用网络上的图片来看一下外观吧,机器也因为自己后来升级了iPod,为了凑钱也就一起出掉了,可以说是作为置换iPod的一部分了。
松下 CD820
记得尤其清楚的是小时候因为便携CD就算再轻薄,本身的面积也是不小的,我有很多件外套和衣服都让奶奶或者妈妈给我在衣服里做了个大的布口袋,就为了可以把CD机放在衣服里而不用背包……
在音乐方面18岁时候的我应该沉迷于摇滚乐、嘻哈音乐以及常规的欧美流行音乐。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特别沉迷于玛利亚凯利,虽然当时其实已经是她的黄金期末期了。自己收了几乎她所有的CD,当时对于摇滚乐和嘻哈音乐也收了不少盘,自己现在还留着以前买的所有CD,下图就是当时我的CD收藏了,不过当然,现在应该已经翻了四五倍了吧……
一直觉得《叶惠美》的专辑封面很漂亮,当年还贴在墙上
当年还有一张MC亲笔签名的海报,现在搬家都不知道扔哪去了……
其实现在也经常怀念初中、高中、大学时候所听的音乐,对于现在的音乐市场来说,无疑比将近十年前的那些日子惨淡了不少,那些年几乎年年都有新的巨星出现,每年我们都可以听到非常多质量超高的唱片,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回过头发现,活跃在舞台上真正的大明星,还是当年的那些人……
鼓手彬:器材是其次,能听摇滚乐就行
和前面那些土豪不同,身为一个穷孩子,什么索尼Walkman、爱华随身听这些装逼又炫酷的产品根本与我无缘,甚至连一张正版CD唱片对我来说都要精打细算才能买下来。然而18岁的我却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还记得那时的我正在疯狂迷恋许巍、谢天笑、反光镜、林肯公园、Green Day等等摇滚乐手/乐队。而我手里的设备也是在两个多月节衣缩食后买的第一部国产杂牌便携CD机,然后就是经常光顾我们小县城的各个唱片店(买盗版CD)。
当年用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国产杂牌CD机
虽然没有钱买好的设备和喜欢的正版CD,但每次逛唱片店我都非常开心(可以好好欣赏每张唱片的封面设计),看到喜欢的歌手/乐队的新专辑上架,内心更是无比激动....还记得当年在昌平政法大学西侧的报刊亭旁边,有个精瘦的哥们长期推个三轮车在那卖打扣CD。哥们能言善辩,而且对国内外摇滚乐颇有研究,每次都不厌其烦的给我普及摇滚乐知识。也正是从他那里认识了更多的牛逼乐队:Led Zeppelin、AC/DC、PANTERA、黑色安息日、山羊皮、红辣椒等等。
和那哥们混熟了之后,他偶尔也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打扣CD卖给我,我对他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后来甚至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还去了他家里(还见到了他媳妇儿,呵呵~),在他的卧室里我终于见到了一箱一箱的打口CD,当时我真的好感慨:如果有钱我一定要把这些CD全买下来....再到后来,我就很少能在老地方见到那哥们了,因为当时唱片行业已经越来越不景气,我想他可能也转行去做别的生意了吧(那些打口CD呢?),唉...
大学毕业后由于搬家等各种原因,我唯一的一箱磁带&CD唱片也都遭遇了坏的坏/丢的丢的命运。有时候想起来真的觉得挺可惜的,尤其是看到上面那几位土豪家里收藏的CD唱片(还TM都是正版),让我瞬间想起了卖打扣CD那哥们,同时也想再感慨一句:有钱真TM好!
至今手里为数不多的CD唱片
去年夏天去于大户(我的同事)家听真力音箱,他顺便给我了几张正版CD,当看到林肯公园的首张录音室专辑《混合理论》(Hybrid Theory),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8岁......如果没有后来的MP3,没有iPod,没有现在的QQ音乐、虾米音乐,我们依然使用CD机和实体唱片听音乐,这个世界会不会很美好呢?
写在最后:
写下这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18岁的音频设备和音乐,我们其实不只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同时,作为科技媒体编辑,这些也见证了这十多年来数码音频产品的发展轨迹,从磁带机到CD机,再到MP3,直到现在的手机。我们聆听音乐的设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获得,但现在产出的音乐却再也没有能够媲美当年那些能够让无数年轻人传唱的经典了,这到底算是一种进步还是悲哀呢?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
他们都已经关注了【高保真无损音乐】,你呢!